临床上我治疗下腹部的一些疾患,如少腹胀痛、气滞肠形、阴囊水肿、睾丸坠痛等,喜分寒热治之。热郁用四逆散类加减;寒郁用导气汤类加减,具有执简驭繁,治法简效的作用。四逆散想必大家都用得比较熟了,还是重点谈一谈导气汤的运用体会。
导气汤出自《医方集解》,其方组成为:吴茱萸、川棟子、木香、小茴香,共四味药。药味简单,方意明确。主“寒疝疼痛”。凡因寒邪所致之少腹痛、睾丸疼者,皆可随症加减,均有良效。方中川棟子苦寒入肝舒筋,利气止疼,解挛急之苦,治疝疼主药。木香降诸气,调和脾胃,通利二便,疏肝而和脾。小茴温煦丹田,理气祛寒。吴茱萸入肝经气分,暖肝散寒,共成行气散寒止痛之剂。
临证加减法:少腹胀满者加香附、乌药,疼见肠型者加荔核、橘核,隐疼不休者加白芍、甘草,湿重者加苍术、茯苓,少腹重坠者加柴胡、桔梗,瘀血者加蒲*、五灵脂。临床上以导气汤加减治疗寒性少腹疼,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加味导气汤,乃辛亥革命以后,西安市书院门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医,泾阳焦培堂老中医所创,陕西中医学院已故王正宇教授推广,名加味即上方加木瓜、槟榔也。临床上治阴囊水肿有可靠疗效。
刘某女,40岁。
初诊:少腹疼五天。素常少腹易疼,每因起居不慎、寒热不当、饮食不适等因由,而致疼痛加剧,但可自行缓解。近五天来疼痛逐日加剧,时胀疼难忍,腹鸣不已,少腹如负冷物,遇温则适。大便溏日行数次,质溏无赤白。无里急后重,自述有虫,曾服逐虫药,未见虫下。疼如故,小便清长。查:少腹柔软,按之不拒,但隐隐作疼。苔薄白,脉沉。症属寒邪郁久,气行不利,治宜导气散寒,温通止疼,导气汤加味。
吴茱萸10g、小茴香6g、、木香10g、川棟子10g、元胡15g、桂枝10g、沉香3g、白芍15g、茯苓15g、甘草10g。
3剂。
二诊:药后疼痛逐减,今时而微疼,矢气时转,少腹尚冷感,纳食已好,大便尚溏,日行2次;苔薄白,脉沉。
拟再进前方。患者懒于煎药,希用成药,故以茴香橘核丸以善其后。(王正宇医案)
刘某,男,9岁。年9月10日初诊。患者于感冒后继发阴囊水肿,少腹微胀满,小便不利,面色晄白,舌苔白润,脉沉虚弦。辨证属寒湿之邪阻滞肝经,下注阴囊,随拟暖肝散寒导湿利气之法,投加味导气汤原法为治。
川棟子12g、槟榔9g、吴萸9g、小茴香9g、木瓜12g、木香9g。
每煎分2次温服。
外用:白芷10g、蝉衣30g。水煎外洗。
1剂则小便清长,诸症悉除。(古道瘦马医案)
按:此案所述病证即祖国医学所谓之水疝。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疝病之本,不离乎肝,又不越乎寒,以肝脉络于阴器,为至阴之脏,是太阳之脉属肾络膀胱,为寒水之经。”可见,水疝与足经太阳、厥阴有关,多系寒水相结为患。患儿睾丸肿大行及少腹,伴有小便急结不利,实由寒湿之邪阻于厥阴、膀胱二经,气水相结,寒湿凝聚所致。故拟加味导气汤,以温厥阴、暖膀胱、利气机、导湿浊而收捷效。
李某,男,62岁。年7月19日初诊。患者从沈阳赶来,医院行阑尾手术时,被发现有腹股沟斜疝,B超显示包块内含有积液。医生劝其立即手术治疗,然患者顾忌手术风险,决定让中医保守治疗。遂慕名从沈阳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中等身高,体形偏瘦,肤色偏黑,右侧腹股沟有一包块,质软,行走或站立时包块突出,有坠胀感。平躺时包块则消失,可回纳,余处无其它不适,脉浮软,舌淡红苔白。证属气虚不固,肝气不舒,寒湿凝滞。治以益气固脱、疏肝行气、温化寒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麻*、枳实+加味导气汤+五苓散。
生*芪60g、生甘草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生白术10g、*参30g、枳实30g、生麻*10g、吴茱萸6g、木香10g、小茴香6g、乌药10g、槟榔6g、木瓜10g、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5g、生姜6片、大枣6枚、甜叶菊2g。
20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年8月15日,患者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