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性腺融合:常常被误作睾丸恶性肿瘤的无意义病变
睾丸内的占位性病变,绝大部分都是恶性的。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讲,发现影像医师报告睾丸内的实性占位病变,一般都是选择直接的手术切除,很多时候都是采取直接的睾丸切除术。然而,睾丸内有一种少见的异常——脾性腺融合——则是一种完全无需治疗的变异,对此类病变采取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必然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在提前做出合理判断,可能就能够挽救患者的睾丸。
脾性腺融合(SplenogonadalFusion)是一种少见的发育异常,表现为左侧性腺内融合有部分的脾脏组织。发生及机制并不清楚,目前公认的说法认为,该疾病起源于性腺下降之前的胚胎期,中肠背侧形成的脾原质与中肠背侧和中肾之间形成的性腺原质,由于中肠背侧的旋转而逐渐靠近,其尾部的迁移导致这两种原始器官部分融合。
脾性腺融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连续性和间断性。连续性脾性腺融合可见脾脏下缘条索状或串珠状的脾脏组织一直延续至性腺,这些条索状或串珠状的脾脏组织内也可以融合有性腺组织。间断性脾性腺融合则表现为性腺内孤立的脾脏脏组织存在。
脾性腺融合常常伴有其他异常,其中腹股沟疝和隐睾症是最为常见。其他异常还包括:小颌畸形、腭裂、心脏缺陷等。这些相关的先天性异常更常出现在连续性脾性腺融合的患者身上。
脾性腺融合绝大分发生在男性,都发生在左侧,多是临床上的偶然发现或以睾丸包块就诊。
腹部超声、CT、MRI均可以诊断连续性脾性腺融合。声像图上多表现为由脾脏下缘向盆腔延续的中等回声索条或串珠样结构(图1)。
图1连续性脾性腺融合。5岁男孩,由脾脏下缘(白箭头)向盆腔延续的中等回声索条。(JUltrasoundMed19:–,)
锝99标记的硫胶体成像可以判断位于各处的副脾结构,融合于性腺内的脾脏组织也能够被显像,可以作为确诊脾性腺融合的主要影像技术
声像图上,间断性脾性腺融合多表现为睾丸内的低回声实性病变,其回声往往仅仅比睾丸实质略低。不过这些病变很难与睾丸内的肿瘤性病变,特别是精原细胞瘤相鉴别。作为超声医师,如果注意到睾丸内的实性病变具有以下特征时,应该想到间断性脾性腺融合的可能,要建议患者行锝99标记的硫胶体成像,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位于左侧睾丸上极,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无液化区、无钙化。
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中心为树枝血流(图2)。
同时伴有腹股沟疝、隐睾等异常。
图2睾丸内间断性脾性腺融合。44岁男性,注意病变中心的树枝状的血流信号(长箭头)(JUltrasoundMed;23:–)
有少量研究显示间断性脾性腺融合的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的特点,不过由于病例过少,这些结论的可靠性尚不得而知。不过,由于这些“病变”实际上是正常的脾脏结构,因此推测:超声造影时,动脉早期应该会出现脾脏动脉早期特有的“脑回样”增强的特点;而弹性成像也应该表现为与正常脾脏类似的硬度。
昨日的猜一猜病例(见题图)为一例睾丸内的脾性腺融合。睾丸内的低回声为正常的脾脏结构(见图3),因为术前诊断为睾丸肿瘤而施行了其实根本没有必要的睾丸切除术。
图3睾丸间断性脾性腺融合。题图同一病例。
张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