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么样?感觉还好吗?”医院湖滨院区住院楼7楼,普外科钱云忠副主任和科室其他几位医生正在查房。
“肚子不疼了,叔叔!”5岁的小志(化名)向来调皮贪玩,这两天刚做完手术还算安分。今年过年,小志的妈妈发现儿子和别的小朋友玩耍回来后,在腹股沟处一侧有突起的块状肿物,用手按着的时候就消失了,医院检查。
“过两天就可以回家啦!”钱主任告诉小志的妈妈,孩子恢复得很好,很快就能出院,不会耽误开学。
“小肠气”拖着不治当心“闹脾气”其实小志患的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也可以称之为“小肠气”或“疝气”。疝气,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原有的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像小志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今年寒假,在浙大儿院湖滨院区普外科收治的住院患儿中,小儿腹股沟斜疝占了近一半。“临近开学,很多都是学龄期的儿童”。
“这类疾病很常见,发病率约为0.8%-4.4%,男孩稍多些,发病原因几乎都是先天性鞘状突未闭。而咳嗽、便秘、肠炎、运动等引起腹压增加的情况可能诱发‘小肠气’,因此生下来1、2个月的孩子也会有疝气,但手术一般在9个月之后才能做。”
“很多家长看肿块按着会消失就觉得不太严重,这样的想法不对。”钱主任提醒,一旦出现“小肠气”,如果拖着不治就会发生嵌顿,一是会影响孩子的肠道发育,二是可能对小男生的阴囊、睾丸或小女孩的卵巢产生影响。
“小肠气”只能通过手术治疗钱主任强调,很多家长希望吃药来解决,可是如果孩子确诊是这个病的话,目前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小肠气”的传统治疗方法为疝囊高位结扎术,此外,也可使用腔镜手术。不过,“嵌顿疝”一般不适用腔镜手术,还是推荐进行传统手术。
“我们会遇到家长因为孩子“小肠气”嵌顿,半夜带来看急诊。此时的处理方法一般先通过手法回纳,回纳失败就只能进行手术了,也就是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钱主任说,住院接受治疗的孩子,基本采用腔镜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还会为孩子进行对侧检查。“我们做过统计,大概有25%-28%的孩子一侧做完手术,之后另一侧又发病了。”
相对于传统手术,腔镜手术时间较长,费用相对高,但因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受家长们欢迎。“入院5、6天,孩子差不多就能回家了,2周后就可以正常生活,但最好在3个月内不要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
实习记者:翁含露
通讯员:王雪飞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
责编:陈雨笛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