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渠好水,湘中命脉
TUhjnbcbe - 2024/9/15 16:32:00
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魏涛张禹通讯员王希台胡智勇李慧娟

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

韶山灌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在年轻一代长沙人眼中,这似乎只是一个远在湘潭韶山的灌区,殊不知,她和长沙血脉相连。在长沙区域内,韶灌惠及了宁乡市四个乡镇和岳麓区部分乡镇,加上双峰、湘乡等五个县(市区),她不愧是湘中百万亩良田的绿色大命脉,今年抗击罕见大旱更是居功至伟。

57年前,10万三湘儿女仅用10个月,肩扛手提地完成了灌区修建的壮举,建设大军中不乏长沙人的身影。

这是一个英雄的灌区,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种艰苦奋斗精神的铭刻,这里充满着传奇和故事……

韶灌同时灌溉着毛泽东、刘少奇的家乡,被誉为“灌溉两位主席家乡的天河”。当年,湖南省委负责人向毛主席汇报,并请主席为韶灌题词,毛主席听了汇报后,高兴地说:“修得好,修得快,但还要看工程发挥的效益,粮食要增产,要高产才算。现在不写,灵了再写。”

值得告慰主席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韶灌灵得很!得益于当年的高质量施工,公里干渠、26处渡槽、10座隧洞、多处建筑物,半个多世纪从未出过险情,奠定了韶山灌区在世界水利史上精品工程的地位。

观陈列看三湘分流抚今追昔

距离韶山市区以东12公里,有一座别具特色的韶山灌区陈列馆。陈列馆始建于年,占地近两万平方米。仲冬时节,记者慕名前来参观采访。陈列馆坐落在银河路一侧,充满着上世纪年代感的硕大渡槽像天桥一样,高高地从银河路上飞架而过。渡槽上“韶山银河”四个大字格外夺目,工程铭牌是两行大字:“湖南省水利电力厅工程总队第三工程队建一九六六年三月”。登上数十级台阶来到渡槽上方,步入陈列馆院门,朴实典雅的建筑氛围扑面而来,青砖灰瓦红廊柱,水渠环侍庭院深,当年修渠时红旗招展锣鼓震天的场景恍惚刚刚散去,瞬间让人似乎穿越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走进展厅,里面完全是现代科技感十足的陈设。馆内运用图片、展板、雕塑、实景沙盘模型、3D影院等设备,多角度真实再现了灌区修建时的壮阔场面,全方位展现灌区建设辉煌过往。

俯瞰巨大的灌区电子沙盘,湘中大地尽收眼底。你可以看到清冽的涟水在双峰县溪口镇被拦河筑堤,经过水府庙水库和发电站发电,奔流18公里进入湘乡市虞塘镇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通过洋潭大坝将水位抬高,进入约20公里的总干渠,再经20公里的北干渠抵达南北分流渡槽后“分道扬镳”。北干渠至湘乡顺塘桥“三湘分流”处又分为左右干渠。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四清介绍,韶山灌区每年为长沙市提升农业灌溉水量约万立方米,年特大干旱年,为支援长沙市岳麓区紧急调水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旱情。今年旱情历史罕见,韶山灌区特别重视长沙市范围的抗旱保灌,共向长沙市供水.85万立方米。在韶山灌区内,农田没有出现因旱致灾现象,农田均得到有效灌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战略意义尤为重要。

回望半个多世纪前,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交界的丘陵地带,大片农田无水利灌溉设施,常年受到水旱灾害威胁。年,涟水上修建了水府庙水库,由于无力配套渠系,老百姓只能望水叹息:“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

为彻底改变湘中大地的灌溉之忧,年6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修建韶山灌区工程的决定》,并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设邵阳、湘潭、宁乡3个分指挥部。

省委的决定下发3天后,韶山灌区建设正式开工,10万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汇集。凭着愚公移山的豪情,经过10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了引水坝、总干渠、北干渠主体工程,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受益,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这批不穿军装的10万勇士,披星戴月,在湘中公里长的干渠上,劈开了多座山头、架设了26座渡槽、打通了10个隧洞。宁乡余名民工,10个月的艰苦奋斗,穿9座山,跨19条河,修干渠23公里,完成土石方万立方米,后陆续修支渠公里,完成了宁乡段修渠任务,让宁乡东南15万多亩农田水旱无忧。

“三湘分流”,一个大气而神秘的称谓,她是韶山灌区关键性工程之一,位于湘乡市东郊乡,如今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走近“三湘分流”,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池塘”,具有年代特色的“韶山灌区综合商场”保留在一旁。谢四清介绍,这里之所以被命名为“三湘分流”,是因为韶山灌区北干渠的水注入眼前这方“池塘”后,再在“池塘”另外两侧分流注入左右干渠,左干渠分向韶山、宁乡,右干渠流向湘潭九华,是韶灌分流的一个关键性枢纽。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王首道,以湘潭、湘乡及宁乡三地的“湘”“乡”谐音,为其取名“三湘分流”。

英雄不老喜忆当年豪情

进入宁乡境内之后,韶山灌区左干渠需要修建一条长约1公里的隧洞。在大屯营镇三仙坳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成正久的引路下,记者和这条大名鼎鼎的隧洞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与架设在空中的渡槽不同,其位于田间地表,闸门上油漆有些斑驳,稍不留神就会错过,而隧洞上方篆刻的“英雄关”三个鲜红大字,给人精神一振的视觉冲击力。趁着冬季休水,记者沿坡而下到达隧洞底部,脚下是松软的泥沙和贝壳螺蛳沉积,望向隧洞深处黑黝黝一片,仿佛幽幽述说着当年建设之艰辛和岁月的沧桑。

在没有工程机械参与施工的年代,这条地质情况复杂的隧洞,就像一头目露凶光的拦路虎,而可敬的建设者则成为了“打虎英雄”。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了当年建设“英雄关”的骨干——83岁老党员成夕奎的住处。

离隧洞不远处的皂林冲组,居住着20来户、多村民,成夕奎家就在这里。记者拜访了83岁的成夕奎和他82岁的妻子龙定英,两位老人身体硬朗、伉俪情深。韶灌开建的年,成夕奎是生产队队长,说起修韶灌,老人家兴致勃发,他深情回忆说:“那天我回队里传达上级建设号召,大家响应热烈,全队有一百多人积极报名,还生怕去不了。”当时参与修建“英雄关”隧洞的共有多人,其中多人为宁乡民工团的民工,另多人为原省水电厅工程总队职工。

成夕奎夫妻俩十分健谈,“每天同吃、同住、同劳动,大伙在一起热闹得很!”成夕奎说,“那时候修渠是起早贪黑,每天早上7点出工,下午6点收工,人年轻不觉得累。”回想当年,老人家满眼放光,越说越兴奋。当时沿线生产队号召家家节约一把米一把菜、支援一双草鞋,一切为了灌区建设,各家各户还要腾出房屋,安置工友。10万民工全部住在农民家,没有搭建一处工棚。“我屋里那时候是土砖垒墙、稻草盖顶,一屋子住进了三十几个工友,一天到晚热火朝天。”

热情高涨的村民没有料到的是,“英雄关”隧洞的修建难度,根本不是乡里建房打井能够比拟的。隧洞开挖线位于石灰岩土石交杂相接的地层,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有时是粘土夹白胶泥,有时是土中夹顽石,岩层之中还有石笋、溶洞甚至地下水。“这些地方开挖时容易发生塌方,最大一次塌方28米深,相当于8层楼高,稍不留神就可能死人!”

“英雄关”隧洞修建过程中,总共发生61次塌陷,但是建设者们没有畏缩,他们把个人利益甚至是个体生命放在一边,如期保质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成夕奎二老年结婚,年一起参与修渠,不久生下长子,为纪念河渠建成而取名为成河,竟也应验了一句俗语——“老子英雄儿好汉”。成夕奎充满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崽伢子成河有出息,和我一样为国家出力。”成河现在武警广东省总队担当重任,是一家人的骄傲。

洋潭引水坝、飞涟灌万顷、三湘分流、英雄关、云湖天河、韶山银河……一处处标志性工程高质量完成,韶山灌区于年6月2日正式通水。记者在采访当中,屡屡被韶山灌区建设者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所感动,被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所感染。

 现代化改造韶灌未来可期

面对今年罕见的“夏秋连旱”,宁乡市各乡镇奋力抗旱保水保产,韶山灌区为宁乡供水尤显珍贵,少有降雨的大屯营镇的水稻、烟叶、蔬果等都基本保证了丰产。

“今年大半年没有充足的雨水,多亏了镇村干部抗旱保水调配得力,而韶山灌区功不可没,保证了我的千亩柚子园苗壮果丰!”站在开垦得田垄整齐、安装了滴灌设施的柚子园里,宁乡市林福林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坚强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年初,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企双赢”这一目标,立足“三农”,致力于打造集生态种养、休闲养生、旅游接待、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记者了解到,成坚强的基地位于宁乡市大屯营镇三仙坳村、梅湖村,目前流转山地、田地0余亩以及山塘面积35亩,主要种植红肉蜜柚、黄桃等。按照成坚强的设想,公司基地南与毛泽东故居韶山毗邻,北与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接壤,是宁乡融入长株潭经济辐射圈的最南前沿,也是宁乡经济发展的南大门,具有巨大的市场辐射功能。

“柚子成长需要水量丰沛,幸亏旁边就有韶山灌区的水。”大旱之年,成坚强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除了打井取水之外,很大程度上依靠韶山灌区左干渠的水,保证了千亩果园的丰茂,可以说宝贵的灌区水源让他从容面对,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都减轻了许多。

“大屯营的山地土质好,光照充足,又有韶山灌区这一渠好水,可谓好山好水出好果。”成坚强扳着手指头跟记者盘算,预计基地的红肉蜜柚明年进入丰产期,产量有望超过0吨,按照10元/公斤的市场售价,年产值将达0万元,也将带动当地更多村民增收,让村集体经济更上一层楼。

一渠水通,换了人间。韶山灌区彻底解决了湘中地区发展的干旱之扼,一扫往昔的贫瘠状况,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9月27日,在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提挡加速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韶山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获批规划改造灌溉面积96.3万亩,项目规划总投资8.亿元。其中,项目规划在宁乡范围投资万元,用于干支渠衬砌、渠道除险加固、生产桥和渠下涵改造等。

韶山灌区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一个时代的壮举,她是上世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十万民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创造的奇迹。在发挥好水利灌溉功能造福一方的同时,如何让饱含丰富时代精神的韶灌发挥更大的作用,韶灌人把目光投向了现代文旅业开发。年,韶山灌区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每年,灌区的绿色通道都会吸引大批徒步和马拉松爱好者。年1月被授予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慕名前来参观者甚众。

谢四清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解决和改善“三农”问题已是全社会强大共识。韶灌人力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韶山灌区打造成“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绿色生态型”的四型灌区,成为南方地区灌区现代化建设示范灌区、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续写新篇章。

记者手记

一项世纪工程,离不开艰辛的日常保养维护,一代又一代韶灌人长年坚守在岗位上,保障了灌区正常运行,智能化改造让她不断焕发青春。采访韶灌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韶灌精神震撼着。所谓韶灌精神,就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无私奉献的奉献精神,是攻坚克难的攻坚精神,是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是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舍得死”为显著特征的湖湘精神的典型呈现。

缅怀和感恩前辈们付出,我们要赓续韶灌精神,学习韶灌人艰苦奋斗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品格,为乡村振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缅怀和感恩前辈们付出,我们要保护好运用好这一惠民工程,更加珍视这弥足珍贵的生命之源;

缅怀和感恩前辈们付出,我们要深切领悟水利是农业命脉的重大意义,提振乡村振兴的自觉,按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渠好水,湘中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