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踏虎凿花巧手凿出幸福花新湘评论
TUhjnbcbe - 2024/4/25 16:30:00

北有剪纸,南有凿花。踏虎凿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踏虎乡(现为合水镇踏虎村)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其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铰出来的,是用刻刀凿制完成,因而也被称为“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民族传统妙手生花

泸溪县踏虎乡,地形似五虎擒羊,虎脚踏在羊背上,因而得名踏虎。这里土家苗汉杂居,大家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辛勤耕织,民风淳朴。著名作家沈从文年轻时曾多次游历泸溪,对这门民族工艺情有独钟。20世纪50年代,他在《旅行家》杂志上专门撰文介绍:“当年踏虎花样流行时,三厅(即凤凰、吉首、花垣)城中的针线铺,还得从货郎手中批买踏虎花样,连同发售,增进了她们的美好情感,自然比年画和窗花意义重要得多。”

苗族人民喜爱挑花、刺绣,从头上包的帕子,到脚上穿的鞋子,无一件不是绣花和挑花的,故有所谓“花苗”之称。而踏虎凿花源于苗族服饰的绣花底样,系与挑花、刺绣一起发展起来的姊妹艺术。据《泸溪县志》记载,踏虎乡的剪纸起于清朝嘉庆年间,在苗族服饰以及喜庆婚嫁、祛灾避邪等场所随处可见,可谓盛极一时。

踏虎村的剪纸前辈们原是用剪刀剪纸的,但一次只能剪4层,并且花费时间多,花样复杂时难以剪断。尔后,民间艺人们从民间凿“喜钱”(人们春节时贴在门楣上的祭祀饰品)的工序中得到启发,由用剪刀“铰”制改为用刻刀“凿”制。这样不但一次可凿七八层,甚至可凿30层,同时还能保持图案花样漂亮、美观大方。

踏虎的剪纸在工艺流程和工具上有了自己独特的变化,演变出刻刀“凿”纸的新技艺,当地人便把它称做“凿花”或“扎花”。

踏虎凿花图案大都是由花卉、鸟兽、美好词汇等相互有机组合搭配而成。以鸟与花相配,成其“凤穿牡丹”,象征荣华富贵,“鹭鸶采莲”(莲谐音为怜)象征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以兽与花相配,成其“野鹿衔花”,象征寿考千年等。

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踏虎凿花逐渐形成了刀法细腻、线条流畅、作品精巧、花样繁多、独具风格的民间工艺品牌,深受人民青睐。

匠心凿刻锐意求新

在踏虎村三角坪,踏虎凿花手艺父传子,子传孙,以家族式传承的模式将此工艺世代绵延。在这里诞生了众多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大师。这些从事生产、贩卖凿花作品的艺人,则被称为“花客”或“凿花郎”,他们既创造美,又传播美,行走在湘西的山水之间,手摇花铃,翻山越岭,走乡串寨,逢墟赶场,将凿花作品销往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三角坪的凿花郎,挑着担子走四方。人间辛苦都吃尽,风风雨雨走他乡。”这首山歌曾是凿花艺人生活场景的生动写照。

年,黄靠天出生在踏虎村三角坪一个世代剪纸的家庭。因家境贫寒,他12岁便离开学堂,随祖父和父亲学习踏虎凿花技艺。9年的学艺生涯中,黄靠天白天去田间地头忙农活,晚上就在油灯下,由长辈手把手传授凿花技艺。

学习凿花初期与练习书法异曲同工。练习书法先得熟悉字体结构,学习凿花要先“读”图案花样,使其了然于心,然后再学习拿刀、磨刀、钉纸等基本操作技法。“刻”是凿花工艺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技术,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握刀要领,再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使刻出来的线条方、圆、曲、直、细,变化从容自如,刀随意念动转,犹如笔行。

黄靠天不仅刻苦练习,还善于钻研,经常在走乡串寨时注意收集图案花样,广交行内朋友,学习他人长处,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凿花技艺,没多久便成了名噪一时的“花郎”。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白毛女》(人物组画)、《五谷丰登》及《龙凤呈祥》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等报刊上发表,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黄靠天大师去世之后,他的弟子邓兴隆作为新一代“花客”,接过了传承凿花手艺的接力棒。同师傅一样,邓兴隆十分注重技艺的创新,在长期实践中,他总结出了“手腕动,刀子动”“纸随刀转”“手掌压纸”等新技法,将多层凿刻与刀法、针法相结合,使画面中点、线、面等要素有机融合,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效果。他的刀法纯熟,技艺精湛,这门传统技艺在他手里绽放出新的光彩。

几代“花客”秉持匠心,钻研技艺,丰富了踏虎凿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增强了踏虎凿花传承发展的生命力,使这门古老手艺更加丰富、多元。踏虎凿花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个性、精湛的工艺技巧享誉国内外。

精心传承重现生机

年,踏虎凿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消息传来,村民纷纷奔走相告,扎松门、挂彩灯,以示庆贺。一年后泸溪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建设保护中心,并组建了踏虎凿花传习所,健全充实四级名录及保护体系,新增10多名非遗传承人,扩大传承人队伍。同时制定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制度,对全县11个乡镇分别落实1名“民保工程”工作人员,组建业务骨干和县级“非遗”保护专家队伍,在踏虎起源地组织开设学习班,培养传承人。

为了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传承氛围,相关部门大力开展踏虎凿花“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在泸溪职中、思源学校等学校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班,并聘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为了促进踏虎凿花技艺发展,泸溪县不遗余力打造文旅融合产业,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将踏虎凿花产品、项目包装成文旅产品,在4A级旅游景区浦市古镇设立踏虎凿花技艺展示馆,将踏虎凿花技艺进驻浦市集非遗文化体验、参观为一体的研学游基地。在白沙景区涉江楼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展示踏虎凿花技艺,定期举办非遗展示活动。

在做好非遗传承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每年与县扶贫办、中石化共同举办踏虎凿花培训班,年开班13期,培训贫困人口人次,实现文创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0人,踏虎凿花作品为贫困户增收3万余元,与20余名技艺优良的贫困户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摘帽脱贫。

“嫁女要嫁剪花郎,肩挑担子走四方。出门身上无银两,回来银子用箩装。”踏虎凿花曾是苗族人民追求美丽、热爱生活的象征,现在,它依旧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人们装点美好生活。巧手凿出幸福花,绚丽多彩的踏虎凿花将世代相传、越开越艳。

(选自《新湘评论》)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1
查看完整版本: 踏虎凿花巧手凿出幸福花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