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马丽娜□博士刘盼
进入伏天,天气炎热、湿度大,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街头晕倒、买菜中暑等事件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医院发文表示,热浪使该院急诊抢救室处于满负荷状态,仅7月13日一天抢救室已接收了40例紧急送医的病例,大多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因此,老人外出应尽量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这段日头最盛的时段,并做好防晒、多饮水。
各地也有不少老人在家中中暑,若发现或救治不及时,后果可能致命。老人在家还中暑,多因没有采取降温措施。不开空调,有的是不舍得,有的是不喜欢,还有的是感觉不到热。受增龄和疾病的影响,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和适应能力下降,皮肤温度感受器的敏感性下调,对外界温度、湿度体感变得不明显,即使外界环境很热,他们自己却并不觉得热。
即便感觉不到热,长期处于室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老人中暑风险依然会增加。由于口渴等感觉变迟钝,老人本就难以发现自己的脱水症状,更容易进入隐性脱水状态。当环境温度过高,体液蒸发加快,此时再不及时补水,就容易出现脱水、体内散热情况不佳、全身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病初期表现为恶心、无力,很容易被认为是“天热导致的正常情况”不予重视,或因老年人中暑症状不典型,被忽视或错当成其他疾病。发现或处置不及时,会出现心慌、脱水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危急情况,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人,救治会变得极为复杂而艰难。
因此,即使老人日常不觉得热,也应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度通风和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一般情况下,夏季老人家中湿度以30%~50%为宜,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居室适宜温度在21℃~32℃之间,以24℃~26℃最为理想。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空调风直吹或温度调得过低。建议老年人在高温天气里适量饮水,不应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尽量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若发现老人出现大量发汗、口渴、四肢无力、疲乏、头晕眼花、胸口发闷、恶心、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状时,即使体温正常或较平常略高(一般不超过38℃),提示轻度中暑可能。当老年人体温升高到38℃~40℃时,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发干发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的症状时,提示中度中暑可能。如老人体温达到40℃以上并伴有上述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昏迷、痉挛等情况,提示重度中暑可能,情况危急,需及时采医院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
老人一旦确定为中暑,应立即采取相应救护措施。首先应将老人立即移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解开衣扣,并将双脚抬高15~30厘米,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散热。其次,神志清楚的老人应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小口慢饮,忌大量饮水,以免引起不适,一般1小时内饮水量不超过毫升。同时,可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等方式降温,使老人体温尽快降至38℃以下,颈部两侧、腋下和腹股沟这些血管丰富的地方为冰敷的主要位置,降温效果好。还可以考虑口服藿香正气水等药物治疗。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但重度中暑的老年人,如高热、意识障碍、肢体痉挛的医院进一步诊治。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