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星标~不然你们可就再也看不到我
多年来,一直认为疝气病非开刀不能好,其实不然。我花费了很大代价获得一个治疗方子,已经治好了许多患者。
内服方:桔核、木香、荔枝、柴胡、八月瓜壳、厚朴各10克,川楝子、白芷、桃仁、青皮、小茴香各7克、大茴香、海藻、昆布各3克,水煎服。
外用方:青盐、雄*、白矾、花椒、樟脑粉各10克,蓖麻子50粒,共研成细末,分成5份。每次将1份粉末用开水调成糊状,敷在左手手心,一天换一次。
说明:内服、外敷药同时用。轻者1次、重者2次可愈,不用开刀。
推荐方人:陕西省宁强县沙河子乡*家梁村二组王彦明
引自: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编辑的《老病号治病绝招》
备注:此方在《老干部之家(健康)》年第8期中的《治疗疝气特效方》(作者:苏新民)一文中,内服方中多了一味八月瓜壳10克,剩余之药与上文一样。
延伸阅读
小儿疝气外治有方
作者/胡献国
医院
小儿疝气有腹股沟斜疝、脐疝之分,凡腹内脏器沿着腹股沟管斜行而自其外环突出者为腹股沟斜疝,凡自脐环突出者称为脐疝。中医认为本病与先天气虚、后天失养、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主张内外兼治,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疗效。
方一:蓖麻子7粒,去壳,加米饭或面粉适量,共捣为丸,贴敷于双足涌泉穴(左疝取右,右疝取左,两疝共取),纱布胶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用7~10天。
方二:白胡椒3克,研末,分贴双足涌泉穴及肚脐处,外盖棉花,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2次,连续敷3~5次。
方三:丁香3克,白胡椒12粒,吴茱萸、苍术各12克,共研细末,储瓶备用。每次取药末3~4克,麻油调糊,外敷于肚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局部过敏者可间隔1~2天再用,直到痊愈。
方四:母丁香适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填满肚脐眼,纱布胶带固定,每2天换药1次,一般4~6次即可见效。此方适用于斜疝。(《农村百事通》年第19期第47页)
中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马勇
医院
疝气是腹部的一种常见疾病,指人体组织或脏器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股疝、脐疝、斜疝、手术复发疝、切口疝、腹股沟直疝、白线疝等。本文通过中医治疗方法对56例疝气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旨在探讨更加有效治疗疝气的方法,提高疝气的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为我院年01月至年12月收治的疝气病例。在56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在11个月~72岁,平均29.1岁。其中腹股沟斜疝气27例,腹内沟直疝11例,脐疝8例,双侧疝气10例。
1.2治疗方法
56名患者根据体质和病情不同,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药方如下:
①将荔枝核5个、大小茴香分别5g、桔核10g于研钵研磨成粉,用热红糖水调服5g,每天2次。
②取适量母丁香于研钵研磨成粉末,用适量药末将脐窝填满,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连续用药5次。敷药的同时,注意避免容易引起腹压升高的症状,如大小便困难、咳嗽等,患者应尽量少活动。
③将*芪15g、人参5g、升麻3g、桂圆肉10g、炙甘草3g用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1周。
④将升麻3g、*芪20g、大枣15g用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1周。
⑤取适量母丁香于研钵研磨成粉末,将药分铺满肚脐及两个足心,用棉花胶布固定,半个月换药一次,贴2个周期。
⑥取当归15g、生姜15g、羊肉g同煮熟、每日一次。
⑦取适量鲜生姜、切碎捣烂成汁、去渣取汁、将汁液涂蘸到阴囊片刻即可。
⑧取肉桂10g,研磨碎,置于纱布包裹后敷于肚脐。
⑨取小茴香10g、川楝子10g、吴茱萸10g,烘干后与研钵研磨成粉,醋调成膏,用纱布包裹,敷于肚脐上。
⑩取补骨脂50g,加入20g黑芝麻,每次服10g,每天两次。盐炒研磨,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尽量保持卧床,以免疝环不易愈合。并应提防发热、咳嗽、腹泻等全身疾病。
1.3疗效标准
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小肠从阴囊缩回,阴囊外观正常,无胀大无痛感,无凉热感,半年内无复发。有效:小肠从阴囊缩回,胀大感或痛感明显缓和,半年内存在复发现象。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数据输入电脑制作成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56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痊愈37例,占66.07%;好转18例,占32.14%;无效1例,占1.79%。总有效率为98.21%。每位患者都得到半年的随访跟踪,其中有4位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14%。
3讨论
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脏器通过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者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主要临床症状是有一肿块于腹股沟区突出,有股部胀大感、拉扯痛或疼痛感。有股疝、脐疝、斜疝、手术复发疝、切口疝、腹股沟直疝、白线疝等。大力咳嗽、打喷嚏、腹部过肥、腹部用力过度、用力排便、小儿过度啼哭、妇女妊娠、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因素都可导致疝气。
对于疝气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修补的方式相对快捷痊愈。但由于疝气多发于幼儿时期,而对小儿进行手术治疗十分困难,由于其器官和组织都比较微细,精管、精索动脉等极其脆弱,偶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小儿长大后不育。且由于小儿不能配合治疗,术后大哭大闹等因素易造成合并症,复发率也很高,而且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时常需要全身麻醉,易损伤脑细胞,影响智力发育。同样,对于体弱、年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亦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中医治疗更有利于这类群体。
虽然从中医角度看疝气与西医治疗难以相对应,但中医经常历年来的探究和实践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疝气的治疗有一定的见解,并总结出一些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疝气,疝者痛也。积气为疝,凡气之所积,皆因气不顺行,升降出入失其常道,至血脉稽迟,经络闭绝、脏腑不和、三焦不行,现症无穷矣,针对本证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肌失束养,不举则陷而拟以升举清阳,行气祛瘀之法。中药治疗疝气,针对不同针状,不同年龄采取辨证施治的原则,在提升正气增强患者自身抗病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亮点:一是降低患者腹腔高压,恢复到正常腹压;二是使腹股沟斜肌间隙逐渐愈合。在药材的选择上,常用茴香、桔核、荔枝核、桂圆、升麻、*芪、吴茱萸、川楝子等药材。茴香具有祛风散寒、止咳祛痰、健胃、止痛的功效,性温,主要治疗心腹冷气腿疝,止痛止吐,被视为“疝气疼痛的要药”。桔核性寒,归肝胃、小肠经,有利气止痛、驱虫治癣的功效。荔枝核性温味甘,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睾丸肿痛、寒疝腹痛。桂圆肉有驱寒温补、活血气的功效,主治阴寒里盛、肾阳不足而出现的腹痛腹泻。川楝子味苦性寒、归肝胃、小肠经,具有利气止痛、驱虫止癣的功效。吴茱萸味辛性热,具有暖肾治疝、疏肝燥脾、散寒温补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因肝肾寒气而导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落等、常与桔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合用。但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不同,有的是双侧疝,有的则是单侧疝,因此治疗药方和药物选取都应该因人制宜、对症下药,方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总而言之,中医治疗疝气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I注意警示: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路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菩萨佛医堂‘苏德伟老师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