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蛋蛋不一样大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复制链接]

1#

一位新手妈妈在朋友圈

这样求助

无独有偶,“医生,我今天给宝宝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宝宝两边的阴囊一个大一个小,您快帮我看看是怎么了?要紧吗?”在小儿外科门诊经常能够遇到惊慌失措的家长抱着孩子来问医生这样的问题。

小儿外科主任姜宏志表示,有同样困扰的家长先不要着急,宝宝很有可能是得了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

通俗的讲就是积聚在鞘膜囊里的水就叫“鞘膜积液”。那鞘膜囊在哪里呢?对了,就是在男宝宝蛋蛋的周围,我们叫它睾丸鞘膜。正常的情况下睾丸鞘膜囊内含有少量液体,保证睾丸在鞘膜腔内有一定的滑动范围。一旦鞘膜腔里积液增多,即为鞘膜积液,从外观上看就会呈现出一个阴囊大一个阴囊小。

◎鞘膜积液是如何形成的

胚胎发育的早期,下腹部腹膜向腹股沟部形成突起,并沿腹股沟管延伸至阴囊底部,形成鞘状突。

鞘状突是连接腹腔和鞘膜囊的通道,其在胎儿出生前开始自行闭塞,正常情况下,睾丸鞘膜囊与腹腔之间互不相通。如鞘状突的闭塞过程出现异常,使睾丸鞘膜囊与腹腔之间在某个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交通,就有了形成鞘膜积液的解剖基础。

◎鞘膜积液是先天性疾病,为什么出生时没发现

儿童鞘膜积液是先天性的发育异常,病因均为鞘状突未闭合。有些小朋友在出生时双侧阴囊大小都是正常的,但是当一次感冒、便秘或者剧烈活动时,突然一侧阴囊增大,这是因为小朋友的鞘状突未闭合,当腹腔压力突然增加时,腹腔里的液体通过鞘状突流入睾丸周围,形成了鞘膜积液。

◎如何判断小朋友是否得了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可见于小儿各个年龄期,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一侧或两侧出现包块。

如鞘状突管径细小,包块可没有明显的大小变化;如未闭鞘状突管径较粗,包块可在剧烈活动后加重,平卧一夜后,因鞘膜囊内液体经鞘状突反流回腹腔内,积液会暂时性的好转,也就是家长会发现小朋友哭闹、蹦跳、拉臭臭等一系列动作后有问题的那一侧明显变大,睡觉的时候明显会变小,这些都是孩子得了鞘膜积液的表现。

◎得了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

如果发现小朋友阴囊、腹股沟处肿大,或者双侧阴囊明显不等大的,可以门诊就诊。并进行超声检查,以确诊是否有鞘膜积液。

如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时,可不急于手术,特别是1岁以内的患儿,尚有自行消退的机会。

但是,如果张力高,可能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此情况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便选择合适的时机行手术治疗。如果1岁以后鞘膜积液症状仍明显,那么自行愈合的机会则非常少,需要门诊就诊,预约手术治疗。

◎鞘膜积液的手术方式

鞘膜积液主要是因腹膜鞘状突未闭所导致,所以通过手术将未闭的鞘状突给予结扎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是在腹股沟区顺皮纹方向切口,分离各层,显露腹股沟管,于外环口处分离显露精索,于其内上方寻找鞘状突,向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高位结扎。

这是经典的术式,但将鞘状突与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分离,不可避免剥离损伤精索结构引发阴囊血肿或水肿、甚至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还有较大创伤、术后疼痛,不能评估对侧,发生异时疝还需再次手术等缺点。开放手术可能会遗留明显切口瘢痕以至于会影响患儿生理和心理健康。

△开放手术

微创治疗

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和微创概念的普及,腹腔镜下的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以其不解剖精索,可评价对侧鞘状突且能同时处理两侧病变等优势,一经出现迅速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而成为治疗鞘膜积液的主流术式。

目前威海市妇幼保健院采取的微创手术唯一切口位于脐窝,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瘢痕手术。术后无需拆线。不会对儿童成长造成生理、审美甚至心理发育的影响。下图为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切口照片。

术后1周术后1个月科室简介

小儿外科于年开展鞘膜积液的微创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采用的是经脐单部位手术,为目前最先进的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术后患儿恢复越来越快,患儿术后第一天即可出院。已为数百名患儿成功实施手术,效果极佳,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医院新技术项目二等奖。

本期科普专家

门诊:每周四、日

姜宏志

小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威海市第一批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可应用腹腔镜进行阑尾炎、斜疝、鞘膜积液、幽门狭窄、巨结肠等的手术治疗。获威海市科学技术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服务-

-End-

「母婴平安!转发朋友圈!」

供稿

小儿外科

编辑

隋欣责任编辑

书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