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知识小编碎碎念:
昨天,我在育儿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挺震惊的,想和各位宝爸宝妈分享一下:“一名7岁的男孩因左医院就诊,医生一检查,结果诊断这名小男孩是痛风。家长表示很难理解,家里人也没有痛风病的遗传。”其实,我也一直认为痛风是“老人病”,但怎么就发生在一个7岁的孩子身上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痛风与饮食健康的关系
我曾在新京报上看到一组最新数据说,目前中国肥胖人群已超过万,其中约有万是儿童。0-7岁儿童、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率分别为4.3%和7.3%,已达30年前的4.8倍和14.6倍。
这些饮食习惯与痛风高相关
实际上,不同年龄都可能罹患痛风,只是儿童发病率很低。我在这里要科普一下小知识,痛风者在饮食上,大多喜欢进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豆浆豆制品、动物内脏等,或饮酒(特别是啤酒),这些人一检测就是血尿酸高。而案例中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得痛风,与他的饮食关系密切,据他妈妈说,孩子很喜欢吃肉,也特别喜欢吃海鲜,还很喜欢喝甜饮料,体重也明显增加且偏胖。
现在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家长也不注意,得痛风的风险就会高。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血脂、血压及肥胖因素相关。家长生怕孩子吃不好,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什么,这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可以这么说,肥胖的孩子得痛风的概率大,但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提一句,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进食高嘌呤食物等)更是痛风发病的祸首之一。
胖可不是壮!他们更易得病
儿童肥胖危害大,往往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就如前文提到的7岁孩子患痛风),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不是所有的肥胖都是吃出来的
不过,并非所有的孩子肥胖都是吃出来的。我认为,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相关,如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那么该如何避免宝宝因过度肥胖而导致疾病低龄化发生呢?
1适度喂养
家长应根据孩子年龄进行适度喂养,要让孩子体验到饥饿和饱腹感。
不能在两餐之间食用零食或饮料来弥补进食不足。
两餐之间至少间隔3小时,进餐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这样能控制孩子摄入过多的食物。
2食物多样均衡
食物的种类要丰富,食物的质地也可以变换,让孩子有不同的咀嚼体验。
3专心进餐
进餐时不要看电视、讲故事、玩玩具,进餐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这样能控制孩子摄入过多的食物。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餐椅里进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4使用儿童餐具
有些家长直接用成人的餐具给孩子盛菜盛饭,这样做会导致过量饮食。用儿童专属餐具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控制食量的方法。
5远离高热量食物
例如油炸食物、甜食、糕饼、含糖饮料等含糖及油脂高的食物,要少给孩子吃。
6培养运动习惯
每天看电视或电脑等久坐的娱乐不能超过2小时。
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以上的锻炼。
孩子由于脂肪细胞增殖极为活跃,如果吃得太胖,长大后想减肥极困难,也会有其他疾病发生。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先给各位爸妈吃一颗定心丸,无论是腹股沟疝气还是脐疝,如果可以及时发现并送医,修复起来还是很迅速的。
■腹股沟疝气
腹股沟部位的疝气,多是宝宝用力或咳嗽时将一小截肠子推入一个原本闭合的狭窄通道里造成的可见肿胀。这种肿胀如在宝宝平躺时消除,则无需烦恼;如果迟迟不消除,固定在那里且有疼痛,就要立刻就医了。
在等待就医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软枕头垫高宝宝的臀部,用冰袋、装了冰块的袜子等冷敷患处(在宝宝承受范围内),可适当减轻肿胀,让肠子归位。
■脐疝
宝宝用力哭的时候,会让肚脐凸起变大,可能像弹球那么大,也可能像高尔夫球那么大。宝宝出生后,脐带脱落,肚脐周围的肌肉也开始收缩,如果闭合得过快,就容易出现脐疝现象。脐疝无痛无害,通常不需要治疗,大部分儿科医生也会建议父母别去管它。
但如果突出来的那一小段肠组织被卡住(非常罕见),一碰到宝宝就剧痛难忍,那么应该立即就医。这种罕见现象的症状非常明显,不必担心自己会看错。
每天送一本亲子共读好书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截止周三(11月1日)16:00,评论获赞前5名中挑选1名幸运者获得好礼。父母堂还为每日积极留言互动的用户增设额外福利,感兴趣的麻麻立即添加小助手(),备注:宝妈交流
《可以玩的多彩世界》
德国经典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培养纸板书(全6册)
著者:[德]娜斯提亚·霍特弗雷特著/绘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定价:.00元
内容介绍:本套书涵盖0~3岁八大认知启蒙方法:配对、数数、认方向、识图形、找不同、认颜色、立体与逻辑思维训练。从大海到高山,从森林到农场,再到身边的建筑工地、每天玩耍的公园草甸。小朋友们在父母的引导下,能发现图画中隐藏的小秘密吗?
推荐理由:风靡全球的阶梯式启蒙累计销量超过万册,畅销德国、美国、西班牙、荷兰、加拿大,欧美婴幼儿父母首选的情景互动认知书,附赠德国早教团队研发的游戏记忆卡。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