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界
作者:刘立红
作为基层医生,与居民最常接触,本来应该是居民最信任的贴心人,但是奈何国人素质层次不齐,在日常接诊中难免遇到形形色色的患者,有的患者确实让我们基层医生哭笑不得,甚至觉得很难处理。笔者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
迷信“网络搜索”的患者
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传播的迅速。网络搜索成了很多居民的信息来源,这其中年轻人居多。
常见一部分人来买药,直接拿着手机指着里面的图片说买这种药物,说是自己查了网络搜索,符合这个病,买这个药物就可以。或者指着一段对话,说网络上问了医生,医生让买这个药物就可以。
对于此类人群,笔者建议如果是非处方药可以卖,如果是处方药就不要卖。
信“网络视频”的患者
近几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传播媒体,尤其是老年人更喜欢这种短视频类的节目。这些短视频在给大家带来娱乐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广告已经不可避免地深入其中,而很多老百姓并不能区分哪些是广告营销哪些是知识传播。
经常见到自称某某医生或者祖传名医的人,在视频里对某某病科普一番,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祖传秘方”。于是就经常见到一些人抄一个处方来买药。比如痛风秘方、高血压秘方、关节炎秘方……
当然,处方以中药居多。对于此类患者,笔者建议不要卖药,因为这种不经过诊断的处方,轻则无效,重则会出现副作用。
信“隔壁大妈”的患者
部分患者来看病或者买药,直接点名某某药,或者拿着一个药盒子来,说是隔壁某某喝了这个药效果好,自己的病情和他差不多,也来买一盒药吃吃看。更有甚者,因医院看病,开了一个中药处方服用后好了,然后据说这个方子很多人拿着抓药也喝好了,于是自己也把这个方子拿来抓药服用。
对于这种患者,笔者建议先给他诊断,一般不宜直接照处方抓药。
不信家门口的医生
以上说了那么多,其实根源还是对现实中家门口的医生缺乏信任感。尤其是咱们基层医生,因为权威性不强,一些患者不是十分信任。
比如笔者就曾遇到一位患者带小儿来看病,开口就说要给孩子用某某药。笔者根据患儿症状提出合理化的治疗方案,谁知患儿家长说:医院专家的意见,你的技术还比省里专家高些?
再有一个晚上,一位中年人带一位老人来看病,还跟着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一来就说老人前列腺发炎了,要输液治疗。
笔者仔细询问了老人的表现,老人只是一侧附睾胀痛和腹股沟疼痛,但是小便通畅,也没有尿路感染的表现,就对他们说老人的症状不像前列腺发炎,医院做一个B超明确诊断。陪他来的小伙子说他手机查了是前列腺发炎,既然我说不是那认为是什么病呢?
笔者说了另外两种病名,在我说病名后,那个小伙子就又埋头在手机上快速的搜索着,然后说这些病该怎样怎样……最后在笔者的坚持下,医院检查去了。
由此看来,作为一名基层医生,确实需要具有“十八般武艺”,才可能应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各位基层医生朋友,你还遇到过哪些奇葩患者呢,不妨留言共赏。
#医师报超能团##超能健康团#
免责声明:本号之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将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请与小编联系进行处理。我们对所转载文中的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文章观点负责。所载内容不作为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