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每一个举动
都牵动着家长的心
突发疾病家人焦急寻医
今年年初
小超妈妈给孩子洗澡时
经常发现
孩子的小肚肚上
鼓起一个软软的包
平躺后又会神奇地消失
医院就诊
“医生,孩子才5岁,最近肚子上经常鼓起一个拳头大小的包,不痛不痒,这是怎么回事?”小超妈妈着急地询问。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影像资料,小儿外科、甲状腺外科江勇主任医师诊断为腹股沟疝。
“其实,小超出生时肚子上就隐隐鼓了一块,哭闹时特别明显,虽然偶尔有点鼓鼓的,但是过会就好了,所以一直没当回事儿,原来这是小儿疝气啊!”小超妈妈回忆,“医生,那该怎么办?”
妙手施治“小孔”解决“大包”
“孩子的腹股沟斜疝诊断明确,考虑近期频繁发生,手术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会请麻醉科充分评估,制定最佳的手术麻醉方案。”江勇说。
完善相关检查后,江勇联合麻醉科团队共同制定最优手术和风险最小的麻醉计划,并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急预案。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密切协作下,江勇团队顺利实施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术后仅在孩子的肚脐处留下一个5毫米大小的伤口。
在小儿外科、甲状腺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超恢复顺利,一天后就出院了。“谢谢江主任团队,用微创技术精准开展手术,最近孩子的小肚肚再也不鼓起来了。”回访时,小超妈妈在电话里感激万分。
江勇介绍,疝气好发于各个年龄段,原因是由于腹股沟区的腹壁产生缺损,腹腔内的组织,如肠管、网膜等通过腹壁缺损鼓了出来,形成一个凸起的小包块,“形象地说,类似一个足球外皮有块破损,内胆从破口处鼓了起来,这个鼓包就是疝气。”
小儿腹股沟疝属于小儿外科的高发疾病,平均个孩子中有5个发生,早产儿发病率较高,平均个早产儿有15~25个发病。此病男孩比女孩高发,凸起的包块在平躺或按压时会消失,有些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胀、疼痛等,但有些并无疼痛感。
通过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可以治疗,手术视野内解剖结构清晰,操作更加精细;术后不遗留手术瘢痕,可以减少阴囊血肿的产生;可以同时进行双侧内环口结扎,避免因对侧发病而再次手术。
许多市民单纯觉得疝气不痛不痒,不需要太过在意,这是错误的!一旦疝气的鼓包忽然出现疼痛或无法复位,很可能是鼓包被卡住了,严重者会引起被卡住的器官出现组织缺血坏死。
专家建议,一旦孩子的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且包块在站立、哭吵等情况下出现或变大,在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可自行或用手按压后消失等情况,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文字
胡俊
专业审核
江勇
编辑、整理
冯凯、王颖
责任编辑
刘华联
邮箱
cz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