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夜电热毯未关,杭州90岁奶奶体温高达4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茜通讯员徐尤佳

这几天杭城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这样的天气有人已脱下冬装,有的人却“中暑”了,体温达到40度以上。

昨天上午,家住城北的90岁老太郭奶奶,因发烧昏迷,被救护车医院丁桥院区急诊科。

郭奶奶体温高达40.8℃,心跳最快时达到次/分钟。

这和中暑症状非常相似。

医生在询问儿子情况后了解到,郭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前一晚睡觉时,老头子怕老太太冷,不仅为其盖了厚被子,还开了电热毯,结果忘记关了。

结果次日早上,老太太就浑身发烫,已陷入昏迷……

郭奶奶确实是冬季“中暑”,“惹祸”的是电热毯。

接诊医生郑佳立即对症给予郭奶奶降温、补液、抗感染等一系列治疗,目前奶奶情况稳定,当天下午体温、心跳均已恢复正常。

这样的天气,为什么会出现“中暑”症状?

其实只要条件要素齐全,冬天“中暑”也并非不可能,就算气温不高,但只要处于一个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里,人体产热增多而散热又遇到障碍的话,就会发生中暑。

发病的关键不是天气,而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罢工了,所以提防中暑并不是夏季专利,而是全年都要注意的事。

春天中暑的痛苦,差不多就相当于在夏天被冻伤的感觉,虽然难以想象,但这类病症确实存在。

“冬中暑”多发于老年人或婴幼儿,患者常表现为持续高烧无汗、血压升高、神志模糊、呼吸急促,体温可能会达到40℃以上,严重可导致肾脏衰竭。此外冬中暑还会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婴儿,被称为“冬季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最高可达42℃以上、并伴有抽搐、吐奶,口唇发青、严重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症状。

“冬中暑”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家属们的“错误关爱”——因为害怕老人冬季着凉,所以给他们穿得多,捂得热。加之冬季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愣是搞出一个“人造夏季”的环境,让患者的体温不断上升,当觉得不舒服时,整个人已处于高热之中了。

而婴幼儿因为本身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过度保暖后宝宝的散热受到影响,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会使宝宝出现高热,导致体内环境失调与新陈代谢紊乱,长期高热会损害患儿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功能障碍。除以上两类人群,有慢性疾病,肥胖,孕产妇,过度疲劳,有干扰机体热适应症状的也属于冬季中暑的高发人群。

防患于未然,这些“防暑”措施要记好

当发现家里人出现头晕、心慌、口渴等早期“中暑”症状时,要把患者挪到阴凉通风处,适当地解开患者衣服帮助降温,用冰块、湿毛巾在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集中处降温。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建议饮用淡盐水,少量多次。一般一次饮用毫升,间隔10分钟。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处置,观察两小时后身体一般能恢复正常。如果两小时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且体温仍在38℃以上,出现热痉挛(小腿抽筋)、休克、昏迷等情况的话则要立即送医。

如果家里的宝宝有“冬中暑”症状,家长们也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刻掀开被子或远离热源,将患儿抱到空气流通处,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对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为其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如果病情较重建议立即送医,注意在途中不要把患儿的头部捂盖得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状况。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